锂电池的发展方向和应用
一、锂电池的发展方向
随着锂电池在电动汽车、智能手机等市场的应用不断扩大,对锂电池的要求也不段提高。未来锂电池的发展方向主要包括:能量密度的提高、安全性的提高、成本的降低等方面。
1.提高锂电池的能量密度
电池的能量密度指的是:单位体积或单位重量的电池所储存的电能。与液态电池和刀片电池相比,固态电池的能量密度最高。目前,锂电池的能量密度已经达到了较高的水平,但仍有进一步提高的空间,以进一步提高电池的续航能力。
2.提高锂电池的安全性和稳定性
锂电池的安全问题是当出现一些外力撞击或者内部短路以及一些不可控的安全事故时,电池在短时间内会发热,发热后的连环的链式反应是安全的最关键的问题。主要原因如图:
安全问题比较常见的发生于智能手机的充电过程发生爆炸。
固态电池就是一个很好的解决方案。如果采用固态电解质替代可燃的体系,就有可能实现链式反应的阻隔;还可以采用一些水系的溶剂,也可以实现阻隔。
3.提高锂电池的环保性
锂电池虽然不含铅镉汞等重金属污染,但报废的锂电池对环境仍有明显的危害性。锂电池中含有丰富的钴镍铜锰等金属,对废旧锂电池进行集中无害化处理,回收其中的金属材料,才可以保证环境的可持续发展。
新能源汽车、智能手机等每年会产生大量的老旧电池,而目前我国的电池回收主要是靠电池厂的梯次回收,把电池分解回收其中的锂、钴、镍等较贵的金属。但存在的问题是电池的安全性与稳定性不足,拆解难度高,有效提取率只有20%左右,因此需要提高回收技术,降低成本,解决这一问题。
二、全固态薄膜锂离子
电池的发展应用
针对上述锂离子电池发展所存在的问题来看,全固态薄膜锂离子电池是一个极好的解决方案。全固态薄膜锂离子电池在结构上使用固态电解质层取代了传统锂离子电池原有的电解液和隔膜,由致密的正极、电解质、负极薄膜在衬底上叠加而成,并且在加工制备、电化学特性等方面有着显著的差异。目前全固态薄膜锂离子电池已经应用发展于多个领域:
1.电子信息领域
通过集成制备IC与全固态薄膜锂离子电池(TFB)所构成的系统集合芯片(SoC),在微机电系统和物联网等电子信息领域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TFB广泛地应用于微型传感器、智能卡、射频卡等多方面。
此外,可以通过选用富锂锰基薄膜正极|LiPON|硅基薄膜负极来解决当前存在的工艺不兼容、能量密度大、循环性能差等问题,开发可集成、高比能、长寿命的全固态薄膜锂离子电池。
2.医疗领域
全固态薄膜锂离子电池借助微型化的特点,未来可以应用于微型移植医学设备和可穿戴设备,比如心脏起搏器、助听器。相较于柔性液态电解质锂离子电池而言,TFB有更高的安全性、稳定性。
推荐文章
-
强强联合,共筑智能制造新平台!!! 在湖州市长兴县经济开发区副书记、画溪街道党工委书记李志云先生等相关领导的共同见证与推动下,中俄研究院与中国塑料橡胶机械制造领域的领军企业——大橡塑公司战略合作迎来里程碑时刻——双方共建的大橡塑“(湖州)运维中心” 项目签约暨揭牌仪式于近日隆重举行! 拥抱机遇,共绘监图 大橡塑公司董事长王元江先生在签约仪式上展望: 一、"融人长兴:拥抱机遇,共绘监图"。 长兴不仅是长三角的产业高地,更是新能源发展的先锋阵地。县委县政府以开放包容的营商环境、务实高效的政务作风,为企业提供了落地生根的沃土。我们深切感受到长兴推动新能源及智能制造产业升级的决心-这与大大橡溯“以技术创新赋能产业未来”的使命高度契合。选择长兴,就是选择与时代同行、与未来共赢! 二、强强联合:三方协同,优势裂变 本次合作,是“政、产、研”黄金三角的典范之作: 长兴政府搭建了广阔的应用舞台和政策引擎; 中俄研...
-
第一章 锂电池基础知识 一、基本概念 ❖ 1、锂离子蓄电池(单体电池):含有锂离子的能够直接将化学能转化为电能且 装置。该装置包括电极、隔膜、电解质、容器和端子等,并被设计成可充电的电池称为锂离子蓄电池。 2 蓄电池组(电池组):由任意数量的锂离子电池组合而成且准备使用的组合体。该组合体包括适当的封装材料、连接器,也可能含有电子控制装置。 3 搅拌:是指将活性物质、粘结剂、导电剂、溶剂等通过混合、分散而配置成均匀的浆料过程。 4 负极涂膜:将浆料均匀涂抹在基材上,通过烘箱将基材烘干,同时将烘箱内的蒸汽通过回收系统进行回收。 5 注液:完成电解液注入锂离子电池电芯的过程,注液方式包括人工注液和自动化注液。 6 化成:激活电池活性物质,在电池表面形成致密稳定的SEI膜电化学过程,通常指首次对电池充电的过程。 7 老化(静置):将化成后的电池在一定的环境(温度、气压)条件下存放一段时间,以筛选出劣质产品的过程。通常分为常温静置和高温静置。 8 成品电池:经检验合格并已包装入库的产品,或虽未入库,但已办理入库手续的锂离子电池产品。...
-
1、什么是电池的内压? 指电池的内部气压,是密封电池在充放电过程中产生的气体所致,主要受电池材料、制造工艺、电池结构等因素影响。其产生原因主要是由于电池内部水分及有机溶液分解产生的气体于电池内聚集所致。一般电池内压均维持在正常水平,在过充或过放情况下,电池内压有可能会升高: 例如过充电,正极:4OH- - 4e → 2H2O + O2↑;① 产生的氧气与负极上析出的氢气反应生成水 2H2 + O2 → 2H2O ② 如果反应②的速度低于反应①的速度,产生的氧气来不及被消耗掉,就会造成电池内压升高。 2、什么是标准荷电保持测试? IEC规定镍氢电池的标准荷电保持测试为: 电池以0.2C放至1.0V后,以0.1C充电16小时,在温度为20℃±5℃,湿度为65%±20%条件下,储存28天后,再以0.2C放电至1.0V,而镍氢电池应大于3小时。 国家标准规定锂电池的标准荷电保持测试为:(IEC无相关标准)电池以0.2C放至3.0/支,后,以1C恒流恒压充电到4.2V,截止电流10mA,在温度为20℃±5℃下,储存28天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