锂电池安全生产知识大全
第一章
锂电池基础知识
一、基本概念
❖
1、锂离子蓄电池(单体电池):含有锂离子的能够直接将化学能转化为电能且 装置。该装置包括电极、隔膜、电解质、容器和端子等,并被设计成可充电的电池称为锂离子蓄电池。
2
蓄电池组(电池组):由任意数量的锂离子电池组合而成且准备使用的组合体。该组合体包括适当的封装材料、连接器,也可能含有电子控制装置。
3
搅拌:是指将活性物质、粘结剂、导电剂、溶剂等通过混合、分散而配置成均匀的浆料过程。
4
负极涂膜:将浆料均匀涂抹在基材上,通过烘箱将基材烘干,同时将烘箱内的蒸汽通过回收系统进行回收。
5
注液:完成电解液注入锂离子电池电芯的过程,注液方式包括人工注液和自动化注液。
6
化成:激活电池活性物质,在电池表面形成致密稳定的SEI膜电化学过程,通常指首次对电池充电的过程。
7
老化(静置):将化成后的电池在一定的环境(温度、气压)条件下存放一段时间,以筛选出劣质产品的过程。通常分为常温静置和高温静置。
8
成品电池:经检验合格并已包装入库的产品,或虽未入库,但已办理入库手续的锂离子电池产品。
9
半成品电池:经过化成带电后,并未进行检验,进入成品电池仓库前的电池。
10
原辅材料:锂离子电池制作所需的材料,包括正负极材料、导电剂、粘结剂、隔膜、电解液、集流体、外壳、安全阀等。
11
次品电池:电池经过检测,部分性能、规格不能完全满足要求的电池。
12
报废电池:不能再继续使用,报废或不合格的电池。。
13
闪点:在规定的试验条件下,可燃性液体或固体表面产生的蒸汽与空气形成的混合物,遇火源能够闪燃的液体或固体的最低温度(采用闭杯法测试)。
❖
防火分区:在建筑内部采用防火墙、楼板及其他防火分隔设施分隔而成的区域,将火灾限制在一定的局部区域内(在一定时间内),不使火势蔓延。

15
防火间距:防止着火建筑在一定时间内引燃相邻建筑便于消防扑救的间隔距离。
16
防火隔墙:建筑内防止火灾蔓延至相邻区域且耐火极限不低于规定要求的不燃性墙体。
二、锂离子电池简介及结构
1
锂离子电池简介
“锂离子电池是指Li+嵌入化合物为正、负极的二次电池。 正极采用锂化合物LixCoO2、LiXNiO2、LiXMnO2、LiFePO4和三元复合材料。负极采用锂-碳层间化合物LiXC6。在充放电过程中,Li-在两个电极之间往返嵌入和脱嵌,被形象的称为“摇椅电池”。充电时,Li+从正极脱嵌,经过电质嵌入负极,负极处于富锂状态。放电时则相反。


2
锂离子电池结构
正极:活性物质、导电剂、溶剂、粘合剂、基体
负极:活性物质(石墨、MCMB、CMS)粘合剂、溶剂、基体隔膜电解液
外壳五金件:钢壳、铝壳、盖板、极耳、绝缘片、绝缘胶带
(1)锂离子电池结构----正极
电池放电时从外电路获得电子的电极,此时电极发生还原反应。通常是电位高的电极,锂离子电池中的钴酸锂、锰酸锂电极等。
(2)锂离子电池结构------负极
电池放电时向外电路输送电子的电极,此时电极发生氧化反应。通常是电位低的电极,锂离子电池中的石墨电极。
(3)锂离子电池结构----隔膜
隔膜一-是放置于两极之间,作为隔离电极的装置,藉以避免两极上的活性物质直接接触而造成电池内部的短路。但隔膜仍需能让带电离子通过,以形成通路。隔膜要求:
①离子透过度大。②机械性强度适当。③本身为绝缘体。
④不与电解液及电极发生反应。

三、锂离子电解液特征要求
❖
能较好地溶解电解质盐,即有较高的介电常数。
❖
“应有较好的流动性,即低黏度
❖
对电池的其他组件是惰性的,尤其是充电状态下的正、负极表面
❖
在很宽的温度范围内保持液态,熔点要低,沸点要高
❖
安全性要好,即闪点要高,无毒。电解液

四、锂离子电池生产工艺
1
锂离子电池生产典型工艺流程图

2
锂离子电池生产企业主要生产工序
❖
配料将羧甲基纤维素钠、钴酸锂、石墨以及调合剂等电极制作材料混合到一起,调制成糊状物。
❖
涂布将调制好的正极或负极涂层材料均匀地涂覆在铝箔(集流体)或铜箔(集流体)上制成电极片。
烘烤将经过涂覆的正极片或负极片送入涂层烘干室进行干燥。
辊压将已烘干的电极片通过辊压增加涂层与铝箔或铜箔的附着力和紧密度,同时提高电极片的平整度。通过辊压将附着不牢的电极涂层材料剥离

缠绕叠片按电池型号规格需要而裁剪成长度、宽度不同的电极片,按正极片在内,负极片在外,中间一层为绝缘隔膜材料的叠放次序缠绕在一起,制作成电池芯。
点焊在电池芯的正(负)极上焊接金属片,作为电极的接触点(称为极耳),被引出到电池外。
冲压成型将卷好的电池芯放入模具中压制成符合规格要求的尺寸,并使电池芯紧密贴合在一起。
包装将电池芯放入内包装物并封口。
注液对放入包装物内的电池芯加注锂离子电池专用电解液.
化成又称为“老化”,是锂离子电池在首次充放电过程中,电极材料与电解液在固液相界面上发生反应形成一层覆盖于电极材料表面的钝化层。这种钝化层是一种界面层,具有固体电解质的特征,是电子绝缘
体,但却是Li+(锂离子)的优良导体,Li+可以经过该钝化层自由地嵌入和脱出,因此这层钝化膜被称为“固体电解质界面膜”,简称SEI膜。
分容锂离子电池经过恒压充电,然后放电,进行几个循环,使电极充分浸润电解液,充分活化,直到容量达到要求为止,这个激活过程被称为“分容”。


推荐文章
-
锂电池维修技术涉及多个方面,以下是一些关键要点: 一、基本原理与安全规范 了解锂电池结构 锂电池由电芯、保护板、连接线等组成。电芯是能量存储单元,保护板负责过充、过放、过流保护。 安全操作要求 维修时需佩戴绝缘手套、护目镜、绝缘鞋等防护装备。 使用绝缘工具,避免直接接触高压部件。 高压系统操作前需断电并验电,确保电压低于安全阈值(如小于1V)。 二、常见故障诊断 电压异常 过压/欠压:单体电池电压超出正常范围(如磷酸铁锂过压>3.85V,欠压<2.5V)。 充不满/放不完电:可能是电芯压差过大或保护板故障。 温度异常 过温(如超过65°C)可能引发热失控,需检查散热系统。 漏电/漏液 漏电需检测绝缘电阻,漏液需用pH试纸判断液体性质,酸性或碱性液体需中和处理。 三、检测工具与方法 内阻测试 使用内阻测试仪测量单体电池内阻,对比标准值判断电池健康状况。 电压测量 用万用表测量电芯电压、保护板电压,排查线路断路或短路。 保护板检测 检查保护板外观有无烧焦痕迹,测量B-与总正极、P与总正极的电压差,判断保护板是否正常。 四、...
-
一、引言 锂电池极耳冗余设计对于保障锂电池的性能和安全性至关重要。合理的极耳冗余能够适应多种复杂情况,如设计要求、生产工艺波动以及使用过程中的各种变化,避免极耳出现断裂、虚焊等问题,以确保锂电池的稳定运行。对于深入研究锂电池极耳冗余的影响因素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锂电池极耳概述 极耳是从电芯中将正负极引出来的金属导电体,是电池充放电时的电流进出口。其质量和性能直接影响到锂电池的充放电效率、安全性和使用寿命。在锂电池的设计和制造过程中,极耳的设计和处理需要充分考虑各种因素,以满足不同应用场景的需求。 二、设计适配性因素 1. 电芯尺寸与封装方式 不同类型的电芯在尺寸和封装方式上存在差异,这对极耳冗余提出了不同的要求。 (1)软包电芯通常需要预留更多的冗余以适配封装边距。软包电池的封装通常采用铝塑膜,在封装过程中需要一定的边距来保证封装的密封性和稳定性。因此,极耳需要有足够的长度冗余,以确保在封装过程中能够顺利连接到外部电路,同时避免因封装过程中的挤压等操作导致极耳损坏。 (2)圆柱和方形电芯则需要...
-
一. 提高容量与功率密度 未来锂离子电池技术的发展方向之一是提高容量与功率密度。提高容量与功率密度意味着电池能够存储更多的能量,从而延长设备的续航时间或车辆的行驶里程,适用于电动汽车、电网储能等领域。 为了实现这一目标,科研人员正在探索新的电极材料、电解质和结构设计。目前,各大科研机构和高新企业正积极研发新型电极材料,针对电极材料、氟化合物等高容量材料的研究和应用有望提高锂电池的容量与功率密度。 二.降低锂离子电池的成本 另一个重要的发展方向是降低锂离子电池的成本。目前,锂离子电池的高成本是制约其广泛应用的因素之一。为了降低成本,科研人员正在努力降低原材料成本、提高生产效率,并开发更加经济的生产工艺。方法之一就是采用干法工艺。这种工艺不用涂布法制作电极(将活性物质和导电剂分散到溶解有粘合剂的溶剂中制成油墨(浆液),再将油墨涂在金属箔集流体上,干燥后进行辊压制成电极),也不使用水和有机溶剂等液体,只利用活性物质、导电剂和粘结剂这类粉体混合制作出电极的混合粉末,再利用某种方法形成薄片来制作电极。因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