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池知识(2)
1、什么是电池的内压?
指电池的内部气压,是密封电池在充放电过程中产生的气体所致,主要受电池材料、制造工艺、电池结构等因素影响。其产生原因主要是由于电池内部水分及有机溶液分解产生的气体于电池内聚集所致。一般电池内压均维持在正常水平,在过充或过放情况下,电池内压有可能会升高:
例如过充电,正极:4OH- - 4e → 2H2O + O2↑;①
产生的氧气与负极上析出的氢气反应生成水 2H2 + O2 → 2H2O ②
如果反应②的速度低于反应①的速度,产生的氧气来不及被消耗掉,就会造成电池内压升高。
2、什么是标准荷电保持测试?
IEC规定镍氢电池的标准荷电保持测试为:
电池以0.2C放至1.0V后,以0.1C充电16小时,在温度为20℃±5℃,湿度为65%±20%条件下,储存28天后,再以0.2C放电至1.0V,而镍氢电池应大于3小时。
国家标准规定锂电池的标准荷电保持测试为:(IEC无相关标准)电池以0.2C放至3.0/支,后,以1C恒流恒压充电到4.2V,截止电流10mA,在温度为20℃±5℃下,储存28天后,再以0.2C放电至2.75V,计算放电容量,再与电池标称容量相比,应不小于初始容量的85%。
3、什么是短路实验?
将充满电的电池在防爆箱内用一根内阻≤100mΩ导线连接正负极短路,电池不应爆炸或起火。
4、什么是高温高湿测试?
镍氢电池高温高湿测试为:
电池充满电后,将其置于定温度、湿度条件下储存若干天,贮存过程中观察无有漏液现象。
锂电池高温高湿测试为:(国家标准)
将电池1C恒流恒压充电到4.2V,截止电流10mA,然后放入(40±2)℃,相对湿度为90%-95%的恒温恒湿箱中搁置48h后,将电池取出在(20±5)℃的条件下搁置2h,观测电池外观应该无异常,再以1C恒流放电到2.75V,然后在(20±5)℃的条件下,进行1C充电、1C放电循环,直至放电容量不少于初始容量的85% ,但循环次数不多于3次。
5、什么是温升实验?
将电池充满电后放进烘箱,以5℃/min的速度从室温开始升温,烘箱温度达130℃时保持30分钟,电池不应爆炸或起火。
6、什么是温度循环实验?
温度循环实验包含27个循环,每个循环由以下步骤组成:
01)电池从常温转为在66±3℃,15±5%条件下放置1小时,
02)转为在温度在33±3℃,湿度90±5℃的条件下放置1小时,
03)条件转为-40±3℃,放置1小时
04)电池在25℃搁置0.5小时
此4步即完成一个循环,经过此27个循环实验后,电池应该无漏液,爬碱、生锈或其它异常情况出现。
7、什么是跌落测试?
将电池或者电池组充满电后三次从1m高处跌落至混凝土(或者水泥)地面上,以此获得随机方向的冲击。
8、什么是振动实验
镍氢电池振动实验方法为:
电池以0.2C放电至1.0V后,0.1C充电16小时,搁置24小时后按下述条件振动:
振幅:0.8mm
使电池在10HZ-55HZ之间震动,每分钟以1HZ的振动速率递增或递减。
电池电压变化应在±0.02V之间,内阻变化在±5mΩ以内。(振动时间在90min)
锂电池振动实验方法为:
电池以0.2C放电至3.0V后,1C充电恒流恒压充电到4.2V,截止电流10mA ,搁置24小时后按下述条件振动:
以振动频率在5分钟内由10 Hz 到 60 Hz 再到 10 Hz为一循环,振幅为0.06英寸进行振动实验。电池在三轴方向上振动,每轴振动半小时 。
电池电压变化应在±0.02V之间,内阻变化在±5mΩ以内。
9、什么是撞击实验?
电池充满电后,将一个硬质棒横放于电池上,用一个20磅的重物从一定高度掉下来砸在硬质棒上,电池不应爆炸、不起火。
10、什么是穿透实验?
电池充满电后,用一定直径的钉子穿过电池的中心,并把钉子留在电池内,电池不应爆炸、起火。
11、什么是火烧实验?
将充满电的电池置于一个带有特殊防护罩的加热装置上进行火烧,无碎片穿出防护罩。
12、什么是24小时自放电测试?
锂电池的自放电测试为:一般采用24小时自放电来快速测试其荷电保持能力,将电池以0.2C放电至3.0V,恒流恒压1C充电至4.2V,截止电流:10mA,搁置15分钟后,以1C放电至3.0V测其放电容量C1,再将电池恒流恒压1C充电至4.2V,截止电流:10mA,搁置24小时后测1C容量C2,C2/C1*100%应大于99%。
13、电池使用时有哪些注意事项?
01)使用前,请仔细阅读电池说明书;
02)电器和电池接触件应清洁,必要时用湿布擦净,待干燥后按极性标示装入;
03)新旧电池不要混用,同一种型号但不同种类的电池也不能混用,以免降低使用效能;
04)不能通过加热或充电方式使一次性电池再生;
05)不能将电池短路;
06)不要拆卸和加热电池,或将电池丢入水中;
07)用电器具长期不用时应取出电池,使用后应切断开关;
08)废电池不要随意丢弃,尽可能与其它垃圾分开投放,以免污染环境;
09)无成人监护时,勿让儿童更换电池,小型电池应放在儿童不能拿到的地方;
10)电池应保存在阴凉、干燥、无阳光直射处.
14、目前常见的各种可充电电池之间有什么区别?
目前镍镉,镍氢,锂离子充电电池大量应用于各种便携式用电设备(如笔记本电脑,摄像机和移动电话等)中,每种充电电池都具自已独特的化学性质。镍镉和镍氢电池之间主要差别在于:镍氢电池能量密度比较高。与相同型号电池对比,镍氢电池容量是镍镉电池的二倍。这意味着在不为用电设备增加额外重量时,使用镍氢电池能大大地延长设备工作时间。镍氢电池另一优点是:大大减少了镍镉电池中存在的:“记忆效应”问题,从而使得镍氢电池可更方便地使用。镍氢电池比镍镉电池更环保,因为它内部没有有毒重金属元素。锂电池也已经快速成为便携设备的标准电源,锂电池能提供和镍氢电池一样的能量,但在重量方面则可减少大约35%,这对于摄像机和笔记本电脑之类的用电设备来说是至关重要的。锂电池完全没有“记忆效应”和不含有毒物质的优点也是使它成为标准电源的重要因素。
镍氢电池的放电效率在低温会有显著的降低,一般充电效率会随温度的升高而升高,但当温度升到45℃以上,高温下充电电池材料的性能会退化,电池的循环寿命也将大大缩短。
15、何为电池的倍率放电?何为电池的小时率放电?
倍率放电是指放电时放电电流(A)与额定容量(A•h)的倍率关系表示。
小时率放电是指按一定输出电流放完额定容量所需的小时数。
16、为什么冬天拍摄时需要对电池进行必要的保温?
由于数码相机中的电池在气温过低的情况下,活性物质的活跃度大大降低,从而可能无法提供相机的正常工作电流,因此在气温较低地区户外拍摄,尤其要注意相机或电池的保暖。
17、锂离子蓄电池的工作温度范围?
充电 -10—45℃ 放电 -30—55℃
18、不同容量的电池可以组合在一起吗?
如果将不同容量或新旧电池混在一起使用,有可能出现漏液,零电压等现象,这是由于充电过程中,容量差异导致充电时有些电池被过充,有些电池未充满电,放电时有容量高的电池未放完电,而容量低的则被过放,如此恶性循环,电池受到损害而漏液或低(零)电压。
19、什么是外部短路,对电池性能有何影响?
电池外两端连接在任何导体上都会造成外部短路,电池类型不同,短路有可能带来不同严重程度的后果。如:电解液温度升高、内部气压升高等。气压值如果超过电池盖帽耐压值,电池将漏液。这种情况严重损坏电池。如果安全阀失效,甚至会引起爆炸。因此切勿将电池外部短路。
20、影响电池使用寿命的主要因素由那些?
01)充电:
选择充电器时,最好使用具备正确终止充电装置(例如防过充时间装置、负电压差(-dV)切断充电和防过热感应装置)的充电器,以免电池因过充而缩短使用寿命。一般来说,慢速充电较快速充电更能延长电池的使用寿命。
02)放电:
a.放电的深度是影响电池寿命的主要因素,放电的深度越高,电池的寿命就越短。换句话说,只要降低放电深度,就能大幅延长电池的使用寿命。因此,我们应避免将电池过放至极低的电压。
b.电池在高温下放电时,会缩短电池的使用寿命。
c.如果设计的电子器材不能完全停止所有电流,若将该器材长时间搁置不用,而不把电池取出, 其残余电流有时会令电池过分消耗, 造成电池过放电。
d.把不同电容量、化学结构或不同充电水平的电池,以及新旧不一的电池混合使用时,亦会令电池放电过多, 甚至会造成反极充电。
03) 储存:
若电池长时间在高温下储存,会令其电极活性衰减,缩短使用寿命。
21、什么是充电态内阻与放电态内阻有何不同?
充电态内阻指电池100%充满电时的内阻;放电态内阻指电池充分放电后的内阻。
一般说来,放电态内阻不太稳定,且偏大,充电态内阻较小,阻值也较为稳定。在电池的使用过程中,只有充电态内阻具有实际意义,在电池使用的后期,由于电解液的枯竭以及内部化学物质活性的降低,电池内阻会有不同程度的升高。
22、什么是静态电阻?什么是动态电阻?
静态内阻为放电时电池内阻,动态内阻为充电时的电池内阻。
23、电池使用完后或长期不使用是否可以保存在用电器内?
如果用电器较长时期内不再使用,最好将电池取出并放于低温、干燥的地方,如果不这样,即使用电器被关掉,系统仍会使电池有一个低电流输出,这会缩短电池的使用寿命。
24、电池储存在什么样的条件较好?长期保存电池需要充满电吗?
根据IEC标准规定,电池应在温度为20℃±5℃,湿度为(65±20)%的条件下储存。一般而言,电池储存温度越高,容量的剩余率越低,反之也是一样,冰箱温度在0℃-10℃时储存电池的最好地方,尤其是对一次电池。而二次电池即使储存后损失了容量,但只要重新充放电几次既可恢复。
就理论上讲,电池储存时总有能量损失。电池本身固有的电化学结构决定了电池容量不可避免地要损失,主要是由于自放电造成的。通常自放电大小与正极材料在电解液中的溶解性和它受热后的不稳定性(易自我分解)有关。可充电电池的自放电远比一次电池高。
如果要长期保存电池,尽量放在干燥低温的环境下并让电池剩余电量在 40% 左右最为理想。当然,每个月最好要把电池拿出来用一次,既能保证电池良好的保存状态,又不至于让电量完全流失而损坏电池。
25、什么是标准电池?
国际上规定的作为电势(位)测量标准的电池。它是由美国电气工程师E.韦斯顿在1892年发明的,故又称韦斯顿电池。
标准电池的正极是硫酸亚汞电极,负极是镉汞齐金属(含有10%或12.5%的镉),电解液是带酸性的饱和硫酸镉水溶液,实际上是饱和的硫酸镉和硫酸亚汞水溶液。
26、单体电池出现零电压或低电压的可能原因是什么?
01)电池外部短路或过充、反充(强制过放);
02)电池受高倍率大电流连续过充,导致电池极芯膨胀,正负极直接接触短路等;
03)电池内部短路或微短路,如:正负极片放置不当造成极片接触短路,或正极片接触等。
27、电池组出现零电压或低电压的可能原因有哪些?
01)是否单支电池零电压;
02)插头短路、断路,与插头连接不好;
03)引线与电池脱焊、虚焊;
04)电池内部连接错误,连接片与电池之间漏焊、虚焊、脱焊等;
05)电池内部电子组件连接不正确,损坏。
28、防止电池过充的控制方法有哪些?
为了防止电池过充,需要对充电终点进行控制,当电池充满时,会有一些特别的信息可利用来判断充电是否达到终点,一般有以下六种方法来防止电池被过充:
01)峰值电压控制:通过检测电池的峰值电压来判断充电的终点;
02)dT/dt控制:通过检测电池峰值温度变化率来判断充电的终点;
03)△T控制:电池充满电时,温度与环境温度之差会达到最大;
04)-△V控制:当电池充满电达到一峰值电压后,电压会下降一定的值;
05)计时控制:通过设置一定的充电时间来控制充电终点,一般设定要充进130%标称容量所需的时间来控制;
推荐文章
-
锂电池维修技术涉及多个方面,以下是一些关键要点: 一、基本原理与安全规范 了解锂电池结构 锂电池由电芯、保护板、连接线等组成。电芯是能量存储单元,保护板负责过充、过放、过流保护。 安全操作要求 维修时需佩戴绝缘手套、护目镜、绝缘鞋等防护装备。 使用绝缘工具,避免直接接触高压部件。 高压系统操作前需断电并验电,确保电压低于安全阈值(如小于1V)。 二、常见故障诊断 电压异常 过压/欠压:单体电池电压超出正常范围(如磷酸铁锂过压>3.85V,欠压<2.5V)。 充不满/放不完电:可能是电芯压差过大或保护板故障。 温度异常 过温(如超过65°C)可能引发热失控,需检查散热系统。 漏电/漏液 漏电需检测绝缘电阻,漏液需用pH试纸判断液体性质,酸性或碱性液体需中和处理。 三、检测工具与方法 内阻测试 使用内阻测试仪测量单体电池内阻,对比标准值判断电池健康状况。 电压测量 用万用表测量电芯电压、保护板电压,排查线路断路或短路。 保护板检测 检查保护板外观有无烧焦痕迹,测量B-与总正极、P与总正极的电压差,判断保护板是否正常。 四、...
-
一、引言 锂电池极耳冗余设计对于保障锂电池的性能和安全性至关重要。合理的极耳冗余能够适应多种复杂情况,如设计要求、生产工艺波动以及使用过程中的各种变化,避免极耳出现断裂、虚焊等问题,以确保锂电池的稳定运行。对于深入研究锂电池极耳冗余的影响因素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锂电池极耳概述 极耳是从电芯中将正负极引出来的金属导电体,是电池充放电时的电流进出口。其质量和性能直接影响到锂电池的充放电效率、安全性和使用寿命。在锂电池的设计和制造过程中,极耳的设计和处理需要充分考虑各种因素,以满足不同应用场景的需求。 二、设计适配性因素 1. 电芯尺寸与封装方式 不同类型的电芯在尺寸和封装方式上存在差异,这对极耳冗余提出了不同的要求。 (1)软包电芯通常需要预留更多的冗余以适配封装边距。软包电池的封装通常采用铝塑膜,在封装过程中需要一定的边距来保证封装的密封性和稳定性。因此,极耳需要有足够的长度冗余,以确保在封装过程中能够顺利连接到外部电路,同时避免因封装过程中的挤压等操作导致极耳损坏。 (2)圆柱和方形电芯则需要...
-
一. 提高容量与功率密度 未来锂离子电池技术的发展方向之一是提高容量与功率密度。提高容量与功率密度意味着电池能够存储更多的能量,从而延长设备的续航时间或车辆的行驶里程,适用于电动汽车、电网储能等领域。 为了实现这一目标,科研人员正在探索新的电极材料、电解质和结构设计。目前,各大科研机构和高新企业正积极研发新型电极材料,针对电极材料、氟化合物等高容量材料的研究和应用有望提高锂电池的容量与功率密度。 二.降低锂离子电池的成本 另一个重要的发展方向是降低锂离子电池的成本。目前,锂离子电池的高成本是制约其广泛应用的因素之一。为了降低成本,科研人员正在努力降低原材料成本、提高生产效率,并开发更加经济的生产工艺。方法之一就是采用干法工艺。这种工艺不用涂布法制作电极(将活性物质和导电剂分散到溶解有粘合剂的溶剂中制成油墨(浆液),再将油墨涂在金属箔集流体上,干燥后进行辊压制成电极),也不使用水和有机溶剂等液体,只利用活性物质、导电剂和粘结剂这类粉体混合制作出电极的混合粉末,再利用某种方法形成薄片来制作电极。因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