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甲醇
甲醇(Methanol)又称羟基甲烷、木醇(wood alcohol)或木精(wood spirits),是一种有机化合物,是结构最为简单的饱和一元醇,其化学式为CH3OH/CH4O。分子量为32.04,沸点为64.7℃。甲醇有“木醇”与“木精”之名,源自于曾经其主要的生产方式是自木醋液(为木材干馏或裂解的产物之一)萃取。现代甲醇是直接从一氧化碳,二氧化碳和氢的一个催化作用的工业过程中制造。甲醇很轻、挥发性强、无色、易燃,并有与乙醇(饮用酒)非常相似的气味。但不同于乙醇,甲醇毒性大,不可以饮用。通常用作溶剂、防冻剂、燃料或乙醇变性剂,亦可用于经过酯交换反应生产生物柴油。
古埃及人在遗体保存技术防腐的过程中,使用了包括甲醇的混合物质以保存尸体。然而,直到1661年,罗伯特·波义耳才首次分离出纯的甲醇,方法是蒸馏黄杨(黄杨木)。它后来被称为“pyroxylic spirit”。1834年,法国化学家让-巴蒂斯特·杜马和尤金·皮里哥确定了它的元素组成。在2006年,天文学家利用射电望远镜在焦德雷尔班克天文台的MERLIN阵列发现了太空中一个2.88亿英里宽的巨大甲醇云。
物理性质
1.性状:无色透明液体,有刺激性气味。
2.熔点(℃):-97.8
3.沸点(℃):64.7
4.相对密度(水=1):0.792
5.相对蒸气密度(空气=1):1.1
6.饱和蒸气压(kPa):12.3(20℃)
7.燃烧热(kJ/mol):-723
8.临界温度(℃):240
9.临界压力(MPa):7.95
10.辛醇/水分配系数:-0.82~-0.77
11.闪点(℃):12(CC);12.2(OC)
12.引燃温度(℃):464
13.爆炸上限(%):36.5
14.爆炸下限(%):6
15.溶解性:溶于水,可混溶与醇类、乙醚等多数有机溶剂。
16.折射率(n20ºC):1.3284
17.黏度(mPa·s,15ºC):0.6405
(mPa·s,20ºC):0.5945
(mPa·s,25ºC):0.5525
(mPa·s,30ºC):0.5142
18.闪点(ºC,开口):11[y1]
22.闪点(ºC,闭口):12.0
23.蒸发热(KJ/mol,b.p.):35.32
24.熔化热(KJ/kg):98.81
25.生成热(KJ/mol,气体):-201.39
26.生成热(KJ/mol,液体):-238.82
27.比热容(KJ/(kg·K),20ºC,定压):2.51
28.沸点上升常数:0.785
29.电导率(S/m,25ºC):1.5×10-9
30.热导率:0.0144(W/(m·K),0ºC),0.0222(W/(m·K),100ºC) [9]
31.体膨胀系数(K-1,20ºC):0.00119
32.体膨胀系数(K-1,55ºC):0.00124
33.相对密度(25℃,4℃):1.7866
34.相对密度(25℃,4℃):1.3265
35.临界密度(g·cm-3):0.273
36.临界体积(cm3·mol-1):117
37.临界压缩因子:0.223
38.偏心因子:0.566
39.Lennard-Jones参数(A):3.8632
40.Lennard-Jones参数(K):419.86
41.溶度参数(J·cm-3)0.5:29.532
42.van der Waals面积(cm2·mol-1):3.580×109
43.van der Waals体积(cm3·mol-1):21.710
44.气相标准燃烧热(焓)(kJ·mol-1):764.9
45.气相标准声称热(焓)( kJ·mol-1) :-201.5
46.气相标准熵(J·mol-1·K-1) :239.88
47.气相标准生成自由能( kJ·mol-1):-161.6
48.气相标准热熔(J·mol-1·K-1):44.06
49.液相标准燃烧热(焓)(kJ·mol-1):-726.9
50.液相标准声称热(焓)( kJ·mol-1):-239.1
51.液相标准熵(J·mol-1·K-1) :127.24
52.液相标准生成自由能( kJ·mol-1):-166.88
53.液相标准热熔(J·mol-1·K-1):81.4
化学性质
甲醇由甲基和羟基组成的,具有醇所具有的化学性质。
甲醇可以与氟气、氧气等气体发生反应,在纯氧中剧烈燃烧,生成水蒸气和二氧化碳
2CH3OH+3O2=2CO2+4H2O
而且,甲醇还可以发生氨化反应(370℃~420℃)
NH3+CH3OH→CH3NH2+H2O
NH3+2CH3OH→(CH3)2NH+2H2O
NH3+3CH3OH→(CH3)3N+3H2O
甲醇也可在空气中燃烧:
甲醇具有饱和一元醇的通性,由于只有一个碳原子,因此有其特有的反应。例如:
① 与氯化钙形成结晶状物质CaCl2·4CH3OH,与氧化钡形成BaO·2CH3OH的分子化合物并溶解于甲醇中;类似的化合物有MgCl2·6CH3OH、CuSO4·2CH3OH、CH3OK·CH3OH、AlCl3·4CH3OH、AlCl3·6CH3OH、AlCl3·10CH3OH等
4CH3OH+CaCl2→CaCl2·4CH3OH
2CH3OH+BaO→2CH3OH·BaO
② 与其他醇不同,由于-CH2OH基与氢结合,氧化时生成的甲酸进一步氧化为CO2
2CH3OH+O2→2HCHO+2H2O
2HCHO+O2→2HCOOH
2HCOOH+O2→2H2O+2CO2
③ 甲醇与氯、溴不易发生反应,但易与其水溶液作用,最初生成二氯甲醚(CH2Cl)2O,因水的作用转变成HCHO与HCl
2CH3OH+2Cl2=(CH2Cl)2O+H2O+2HCl
(CH2Cl)2O+H2O=2HCHO+2HCl
④ 与碱、石灰一起加热,产生氢气并生成甲酸钠
CH3OH+NaOH→HCOONa+2H2
⑤ 与锌粉一起蒸馏,发生分解,生成CO和H2O
分子结构数据
1.摩尔折射率:8.21
2.摩尔体积(cm3/mol):42.5
3.等张比容(90.2K):88.6
4.表面张力(dyne/cm):18.8
5.极化率(10-24cm3):3.25
计算化学数据
1.疏水参数计算参考值(XlogP):-0.5
2.氢键供体数量:1
3.氢键受体数量:1
4.可旋转化学键数量:0
5.互变异构体数量:无
6.拓扑分子极性表面积20.2
7.重原子数量:2
8.表面电荷:0
9.复杂度:2
10.同位素原子数量:0
11.确定原子立构中心数量:0
12.不确定原子立构中心数量:0
13.确定化学键立构中心数量:0
14.不确定化学键立构中心数量:0
15.共价键单元数量:1
用途
1.基本有机原料之一,用于制造氯甲烷、甲胺和硫酸二甲酯等多种有机产品。也是农药(杀虫剂、杀螨剂)、医药(磺胺类、合霉素等)的原料,合成对苯二甲酸二甲酯、甲基丙烯酸甲酯和丙烯酸甲酯的原料之一。 [4]
2.甲醇的主要应用领域是生产甲醛,甲醛可用来生产胶粘剂,主要用于木材加工业,其次是用作模塑料、涂料、纺织物及纸张等的处理剂。
3.甲醇另一主要用途是生产醋酸。醋酸消费约占全球甲醇需求的7%,可生产醋酸乙烯、醋酸纤维和醋酸酯等,其需求与涂料、粘合剂和纺织等方面的需求密切相关。
4.甲醇可用于制造甲酸甲酯,甲酸甲酯可用于生产甲酸、甲酰胺和其他精细化工产品,还可用作杀虫剂、杀菌剂、熏蒸剂、烟草处理剂和汽油添加剂。
5.甲醇也可制造甲胺,甲胺是一种重要的脂肪胺,以液氮和甲醇为原料,可通过加工分立为一甲胺、二甲胺、三甲胺,是基本的化工原料之一。
6.甲醇可合成为碳酸二甲酯,是一种环保产品,应用于医药、农业和特种行业等。
7.甲醇可合成为乙二醇,是石化中间原料之一,可用于生产聚酯和防冻剂。
8.甲醇可用于制造生长促进剂。可以使作物大量增产,保持枝叶鲜嫩、茁壮茂盛、在夏天也不会枯萎,可大量减少灌溉用水,有利于旱地作物的生长。
9.甲醇可合成甲醇蛋白,以甲醇为原料经微生物发酵生产的甲醇蛋白被称为第二代单细胞蛋白,与天然蛋白相比,营养价值更高,粗蛋白含量比鱼粉和大豆高得多,而且含有丰富的氨基酸、矿物质和维生素,可以代替鱼粉、大豆、骨粉、肉类和脱脂奶粉。 [5]
10.甲醇用作清洗去油剂,MOS级主要用于分立器件,中、大规模集成电路,BV-Ⅲ级主要用于超大规模集成电路工艺技术。
11.用作分析试剂,如作溶剂、甲基化试剂、色谱分析试剂。还用于有机合成。
12.通常甲醇是一种比乙醇更好的溶剂,可以溶解许多无机盐。亦可掺入汽油作替代燃料使用。20世纪80年代以来,甲醇用于生产汽油辛烷值添加剂甲基叔丁基醚、甲醇汽油、甲醇燃料,以及甲醇蛋白等产品,促进了甲醇生产的发展和市场需要。
13.甲醇不仅是重要的化工原料,而且还是性能优良的能源和车用燃料。甲醇与异丁烯反应得到MTBE(甲基叔丁基醚),它是高辛烷值无铅汽油添加剂,亦可用作溶剂。除此之外,还可制烯烃和丙烯,解决资源短缺问题。
14.甲醇可用于生产二甲醚,二甲醚除了在日用化工、制药、农药、染料、涂料等方面有广泛的用途,还具有方便清洁、十六烷值高、动力性能好、污染少。易加压为液体、易储存等燃料性能。甲醇和二甲醚按一定比例配制而成的新型液体燃料称为醇醚燃料。它的燃烧效率和热效率均高于液化气。
推荐文章
-
一、引言 锂电池极耳冗余设计对于保障锂电池的性能和安全性至关重要。合理的极耳冗余能够适应多种复杂情况,如设计要求、生产工艺波动以及使用过程中的各种变化,避免极耳出现断裂、虚焊等问题,以确保锂电池的稳定运行。对于深入研究锂电池极耳冗余的影响因素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锂电池极耳概述 极耳是从电芯中将正负极引出来的金属导电体,是电池充放电时的电流进出口。其质量和性能直接影响到锂电池的充放电效率、安全性和使用寿命。在锂电池的设计和制造过程中,极耳的设计和处理需要充分考虑各种因素,以满足不同应用场景的需求。 二、设计适配性因素 1. 电芯尺寸与封装方式 不同类型的电芯在尺寸和封装方式上存在差异,这对极耳冗余提出了不同的要求。 (1)软包电芯通常需要预留更多的冗余以适配封装边距。软包电池的封装通常采用铝塑膜,在封装过程中需要一定的边距来保证封装的密封性和稳定性。因此,极耳需要有足够的长度冗余,以确保在封装过程中能够顺利连接到外部电路,同时避免因封装过程中的挤压等操作导致极耳损坏。 (2)圆柱和方形电芯则需要...
-
一. 提高容量与功率密度 未来锂离子电池技术的发展方向之一是提高容量与功率密度。提高容量与功率密度意味着电池能够存储更多的能量,从而延长设备的续航时间或车辆的行驶里程,适用于电动汽车、电网储能等领域。 为了实现这一目标,科研人员正在探索新的电极材料、电解质和结构设计。目前,各大科研机构和高新企业正积极研发新型电极材料,针对电极材料、氟化合物等高容量材料的研究和应用有望提高锂电池的容量与功率密度。 二.降低锂离子电池的成本 另一个重要的发展方向是降低锂离子电池的成本。目前,锂离子电池的高成本是制约其广泛应用的因素之一。为了降低成本,科研人员正在努力降低原材料成本、提高生产效率,并开发更加经济的生产工艺。方法之一就是采用干法工艺。这种工艺不用涂布法制作电极(将活性物质和导电剂分散到溶解有粘合剂的溶剂中制成油墨(浆液),再将油墨涂在金属箔集流体上,干燥后进行辊压制成电极),也不使用水和有机溶剂等液体,只利用活性物质、导电剂和粘结剂这类粉体混合制作出电极的混合粉末,再利用某种方法形成薄片来制作电极。因此,...
-
1、电压(V) ①开路电压:指电池在没有连接外电路或者外负载时的电压。开路电压与电池的剩余能量有一定的联系,电量显示就是利用这个原理。 ②工作电压:是指电池在工作状态下即电路中有电流流过时电池正负极之间的电势差,又称负载电压。在电池放电工作状态下,当电流流过电池内部时,必须克服内阻的阻力,故工作电压总是低于开路电压。 ③放电截止电压:指电池充满电后进行放电,放完电时达到的电压(若继续放电则为过度放电,对电池的寿命和性能有损伤)。 ④充电限制电压:充电过程中由恒流变为恒压充电的电压。 电池充放电电压变化曲线 2、电池容量(Ah) ①定义:电池容量是指电池所能够储存的电量多少,容量是电池电性能的重要指标,它由电极的活性物质决定。 ②单位:容量用C表示,单位用Ah(安时)或mAh(毫安时)表示。 ③公式:C=It,即电池容量(Ah)=电流(A)x放电时间(h)。 ④举例:容量为10安时的电池,以5安培放电可放2小时,以10安培放电可放1小时。 ⑤影响因素:电池的实际容量主要取决于以下几个因素:活性物质的数量、质量,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