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新能源技术创新中心与中俄新能源材料技术研究院签署战略合作协议
国创中心是科技部推动建设的第二个国家技术创新中心,也是首个国家级新能源汽车技术创新中心,通过整合全球资源推进新能源汽车共性、前沿关键技术的集成创新,目标是成为世界新能源汽车的技术创新策源地、技术标准的引领地、开放融合创新的示范地、汽车高端人才的聚集地。
中俄研究院是中-俄联合创新科学技术研发转化平台,是俄罗斯科教部授权的中国目前首家研究生学位培育授权点(圣彼得堡彼得大帝理工大学硕博学位),“俄罗斯科学院”,“俄远东联邦大学”、“浙大”、“哈工大”等高校的创研中心及平台,是一带一路、国合基地产学研用典范,是国际首家拥有“准固态多孔聚合物锂离子动力电池技术”及相关电池系统集成和高端功能材料技术的研发基地。
国创中心-中俄研究院战略合作,从电池材料的基础理论研究,到新型动力电池单体、模组,到电池系统的测试分析平台,再扩展到电池电机智能管控系统,智能网联系统,以及车身材料轻量化的设计研发,稳步衔接,全面实现优势互补,共同推进新能源汽车前沿领域和共性关键领域的技术提升,对于推动我国新能源汽车引领世界具有重要意义,是创新型研发机构互动合作的良好开端。相信在双方共同努力下,通过真诚密切的实质性合作,一定会达到互惠双赢、共同发展之目的,一定会为新能源汽车应用材料领域出新贡献、得到新经验。
分享
推荐文章
-
01 锂离子电池的工作原理 锂电池由正极、负极、电解质和隔膜组成: 正极:常用材料有锂钴氧化物(LiCoO2)、锂锰氧化物(LiMn2O4)和磷酸铁锂(LiFePO4),主要储存锂离子和电子。 负极:通常为石墨,用来接收锂离子和电子。 电解质:是一种液体或凝胶状的导电介质,帮助锂离子在正负极之间移动。 隔膜:有微小孔隙,隔开正负极防止短路,同时允许锂离子通过。 其工作原理可分为三钟过程: 充电时:锂离子从正极跑出来,通过电解质移动到负极,并嵌入石墨层,电子则从外电路流向负极。 放电时:锂离子从负极出来,返回正极,电子通过外电路流向正极,释放电能。 边充边放:充放电同时进行,需电池管理系统精确控制,否则可能升温、损耗寿命。 锂离子电池充电过程的电化学反应(以钴酸锂电池为例) 正极反应: LiCoO2→Li1-xCoO2+xLi++xe- (锂离子和电子从正极材料中脱出) 这里,钴(Co)原子的化合价会略微升高,从+3逐渐接近+4,以维持电荷平衡。 负极反应: C6+xLi++xe-→LixC6 (锂离子和电子进入负极石墨中,并嵌入石墨层) 这个过...
-
一、为什么锂离子电池充电截止电压是4.2V 根据下图所示的电池循环寿命和充电截止电压的关系可知,在电池使用初期的循环周期内,若充电截止电压略高于正常水平,虽能在单个周期内获得更高的电量输出,但这种优势仅能维持较短时间。而当电池的充电截止电压比推荐的最高值 4.2V 还要高出 50mV 甚至 100mV 时,由于每个循环周期都存在轻微的过度充电情况,会致使电池老化速度显著加快。一言以蔽之,当电池的充电截止电压超过 4.2V 时,超出的电压越高,电池的循环寿命就越短,并且电池容量下降的速度也会越快。 锂离子电池循环寿命和电池充电截止电压的关系 二、锂离子电池放电曲线 通过观察锂离子电池在不同放电电流下的放电曲线能够清晰发现:随着放电电流逐步增大,电池容量的衰减速度明显加快,这就导致最终能够释放出的容量大幅降低,使得电池的标称容量难以得到充分利用。进一步探究原因可知,当电池容量处于较低水平时,其内阻会出现较大幅度的增加,而倘若此时采用较大的电流进行放电操作,电池内阻的增长速度将会进一步加剧,形成恶性循环,严重影响电池性能...
-
电解质 电解质在所有电化学设备中都是无处不在且不可或缺的。电解质的作用是作为在正极和负极之间传递电荷的媒介。电解质与其他组件(包括正极、负极和隔膜)紧密接触。界面,主要是电解质与电极之间的界面,通常决定了锂离子电池的性能。因此,电解质必须对正极和负极表面都表现出稳定性。 锂离子电池理想的电解质应满足以下要求:高离子电导率、宽电位范围内的电化学稳定性、化学稳定性、热稳定性、成本效益、简单的制备过程、低毒性和环保性。此外,电解质的电化学工作窗口应被修改以开发高电压正极和低电压负极材料。 鉴于电极-电解质界面对电池性能的重要性,电极/电解质界面,即固体电解质界面(SEI)和正极-电解质界面(CEI),它们分别通过电解质在负极/电解质和正极/电解质界面的电化学分解形成,将首先被简要介绍。 电解质 电解质在所有电化学设备中都是无处不在且不可或缺的。电解质的作用是作为在正极和负极之间传递电荷的媒介。电解质与其他组件(包括正极、负极和隔膜)紧密接触。界面,主要是电解质与电极之间的界面,通常决定了锂离子电池的性能...